为何前3次会战盟军已连续被打败?1950年6月27日美国参加韩战(南部网志)

兹古历史上的今天。

译者:兹古

本该文为兹古创作者,婉拒任何新闻媒体转发

为何前3次会战盟军已连续被打败?1950年6月27日:英国决定派军参与韩战。

为何韩战前四次会战,盟军已连续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

除孤军深入之外,主要就是盟军不适应环境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轻骑兵截击的踢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的敌方主要就是苏军和韩国。

苏军是一队轻装军队,不论传统骑兵还是炮兵军队、空降兵骑兵,都武器装备着大量的火焰喷射器。

苏军特别强调骑兵在阵地策应下登陆作战,机动力支撑点并非自动武器,而是各种胼足蝠管高射炮、战车装甲运兵车。

如果没足够多的火焰喷射器,苏军是无法充分发挥杀伤力的。

知名的讷韦尔防卫战中,苏军调集了20万军队,敌方却有70万之多。而这20万苏军为何能够已连续反攻,还颇有战力?主要就是她们武器装备了900余辆战车、800多架、2600门高射炮。

以苏军20万规模来说,这些火焰喷射器数量已经很不可思议了。

国军在攻取东东南亚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英盟军队时,尤其在1942年倒是用科爱氏骑兵短距离截击的发展战略。

惋惜的是,她们的劲敌基本都是法军,而并非盟军。

到了盟军反击以后,国军几乎就是倚靠火焰喷射器和自动武器单个的防卫登陆作战,极少有过小规模拉艾(除自杀式的凯歌突击)。盟军打至很艰辛,却并没感受过韩国轻骑兵加插的阵型。

在韩战初期,盟军尤其是军官,还抱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思维。

越过三八线以后,盟军进入了多山的朝鲜北部。这里是连绵不断的山地,往往只有一条山间公路可以通行。只要破坏部分公路的路面和桥梁,或者设置一下障碍物,就可以阻拦盟军快速前进。

在高度依赖火焰喷射器和运输车辆的盟军看来,所有发展战略阵型都必须围绕着公路展开,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不例外。

在这种山地公路上,盟军的机动性优势就被抵消了,反而让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机动性上占据上风。

这就是盟军惨败的根本原因!

前四次会战中盟军多预料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可能反攻,却无法适应环境这种轻骑兵截击的阵型。

中国人民志愿军并不依赖公路行军,甚至不在白天行军,而是夜晚利用山间小路,短距离轻装截击。

这种截击无法携带大量火焰喷射器,中国人民志愿军机动力支援只能倚靠迫击炮和机枪,只有极少数用骡马背负的山炮,支援阵地很薄弱,却可以带来阵型上的巨大优势。

这个阵型优势,就是机动性。

机动性的优势对于战争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它可以让机动性占优一方,掌握战场的主动权,甚至立于不败之地。

盟军在前四次会战中,就是无法适应环境中国人民志愿军机动性的优势,才会已连续遭遇失败。

我们找一个典型战例来说,比如中国人民志愿军14小时145里加插三所里,邓华为何称之为神迹?

当过兵的朋友都知道,普通士兵最怕一项考核:武装越野。

以解放军为例,5公里越野分为轻装和武装两种。

轻装就是士兵不负重,在24分钟半内跑到终点,骨干军队可以达到18分钟。

轻装越野难度较低,经过训练的小伙子们基本都可以达到。

武装越野就让人望而生畏,因为负重很大。

常见的是一个背包,一队自动步枪,4个手榴弹,4个空弹匣,还有水壶、雨衣、挎包、防毒面具、洗漱缸、毛巾,一件都不能少。士兵负重在20公斤左右,这是统一的标准。

5公里越野并并非没事找事,而是苏联军队反复研究的结论。

在50年代,苏军已经实现陆军全部空降兵和炮兵军队,只留下少量山地军队、空降军队和海军陆战队需要短距离徒步。

而苏军分析认为,即便是空降兵、炮兵军队军队,士兵也需要在前线5公里左右下车,再协同装甲武器徒步登陆作战。

实战中,绝对不存在装甲运兵车直接开到敌方面前,士兵才从车里钻出来开枪,这是找死。

为何定为5公里?苏联研究认为,单兵负重20到30公斤急行军5公里是上限。如果超过5公里仍然进行急行军,士兵体力容易透支。短期影响会导致士兵没体力去战斗,长期影响会导致身体的损伤。

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中,9连是全团的模范连,军事素质绝对过硬。初来乍到的赵蒙生开始并不了解,然而一次十公里全副武装越野后,他就知道了9连得厉害。

书中这么写:我身上仅带着一队手枪,返回连队途中,却只觉得双腿象灌满了铅,身子象散了架。出现了低血糖症状,热量已消耗殆尽。后来,我精确计算过,在全副武装越野时,连里骑兵班战士的负重尚不值得惊叹,八二无后坐力炮班的战士,每人负重是八十九斤!她们如牛负重,还得像战马一样火速驰骋,拚命冲杀呀……

后来,最令我望而生畏的是每星期二早晨那十公里全副武装越野,尽管我几次都没跑到过目的地,但每遭下来,小腿肚儿准转筋,有一次还差点虚脱过去。

看看,赵蒙生带这种很厉害的连队,确实是不容易。

如果说武装越野10公里已经很牛,那么中国人民志愿军14小时145里加插三所里,就是不可思议了。

14小时走70多公里山路,相当于每小时走5公里。

今天身强力壮的小伙子轻装徒步(只带着塑料水壶),每小时也不过走5公里,一天最多坚持7个小时。

也就是说,小伙子轻装徒步,每天可以走35公里(70里)平路。

至于38军113师,同那种徒步运动就完全不同。

第一, 她们可并非轻装,而是要负重行军。因为113师是加插过去打仗的,官兵必须携带大量武器弹药以及必要的补给品。

第二, 她们走的可是70公里(145里)山路。山路行军和平地行军,是完全不同的。你在平地每小时能走5公里,在山地可能只能走1公里,甚至几百米。

第三, 113师沿途可能同敌方遭遇,还要边战边前进,绝对并非单纯的徒步。

这个任务是非常困难的,不过解放军也有过成功的先例。

红军时代飞夺泸定桥,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红四团战士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截击竟达240里。

红四团的难度更大,期间遭遇敌方零星阻击、桥梁被破坏,还遇上了瓢泼大雨。

不过,红四团战士到泸定桥时,经历了长征的江西、广东、河南、广西、贵州、云南等短距离行军。

身体较差的已经掉队或者牺牲在路上,损失高达五分之四。

红四团官兵能够坚持到泸定桥的,都是身经百战,行军能力最强的战士。

在解放战争的清风店会战中,解放军第4纵队、第2纵队第4、第6旅及第3纵队第9旅由徐水地区南下,一昼夜急行军100多公里,于19日晨到达保定以南方顺桥、阳城镇附近预定登陆作战地域,抢在敌方之前进行了部署。

113师的困难有很多:

第一在异国他乡,对朝鲜地形、道路不熟悉。为了躲避轰炸和隐藏军队,此刻是夜间行军,更容易走错路,耽误时间;

第二沿途有南韩军队驻扎,即便对方抵抗微弱,也会耽误行军时间;

第三联合国军战机轰炸非常猛烈,一旦投射照明弹对行军道路进行投弹,会严重阻碍军队前进;

第四大量弹药和火焰喷射器携带不便,需要骡马运输,会影响行军时间;

第五朝鲜多山,一些地方山势陡峭,对于体力较弱的官兵是很大的考验,可能出现不少人掉队。

113师身经百战,行军之前就精心准备了一切,采用了很多方法。

第一,113师首先派出师属侦察军队出发,在朝鲜人民军向导帮助下,提前查清楚路线。这还不算。

在大军队行动之前,113师又派出先遣侦察分队,提前一步调集,负责调查路线,找向导、设路标,设调整哨等。

这些准备工作都是有效的,随后113师大军队没走错一点路,没走任何冤枉路;

第二,行军期间,113师派出前卫军队和尖兵,专门同南韩军队交战。

一旦遭遇南韩军队,就由这些军队出面对付,不会影响大军队行军。

没想到,南韩军队早已吓破胆,更不敢夜战。当晚稍微交战,南韩军队并非溃散,就是投降,基本没大的战斗。

第三,113师是隐蔽行军,也做出了防空的准备工作。

当天联合国军陷入情报混乱,对战场情况不太了解。

当晚南韩军队蜂拥撤退,盟军战机其实发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行军,却误以为是撤退的南韩军,没进行轰炸。

第四,当时命令军队只携带3日登陆作战的口粮和弹药,携带随身武器轻装前进。其余火焰喷射器和弹药,都是倚靠骡马随后跟进。轻装军队赶到指定地点占领阵地后,骡马军队再赶到参战。

第五113师设立收容队,对于体弱、生病等掉队官兵进行沿途收容,保证她们不会影响主力军队行军。

即便如此,113师的行军也是极度艰辛的。

11月27日晚113师出发,到28日8点行军70多公里抢占三所里,配合中国人民志愿军正面军队围歼价川、清川江以北的联合国军。

最后几公里,各部行军都非常困难,很多官兵因体力耗尽,在山地行军中不断跌倒,都是连滚带爬才勉强支持到达终点的。

战斗持续至12月1日,113师共毙伤俘虏联合国军3000余人,缴获汽车500余辆。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