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可我们自己的矿产资源是有限的,为了适应国内发展,我国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进口量一直长期保持高速的增长。

我们来看一组2022年的统计数据:

我国原煤产量45亿吨,比上年增长9%,进口量2.9亿吨,下降9.2%;

原油产量2亿吨,比上年增长2.9%,进口量5.1亿吨,下降0.9%;

天然气产量217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6.4%,进口量1.1亿吨,下降9.9%。

数据显示,我们国内的资源开采量是在增加的,进口资源数量逐年减少。这和目前全球通胀导致的消费生产能力下降有关,但是进口资源的基数仍然很大。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是能够自给自足的,所以面对百年未见之大变局,为了保障我国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进程发展,保证能源安全的任务依旧艰巨。

那么我们近十年来提倡的低碳环保,绿色节能,以电能替代石油、天然气已经从无到有,得到迅速发展。2022年,全国发电量8.4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了2.2%。分品种看,12月份,火电基本持平,水电由降转增,核电增速回落,风电、太阳能发电增速加快。其中,火电同比增长1.3%;核电增长6.6%;水电增长3.6%;最重要的是新能源的风电增长15.4%,增速比上月加快9.7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增长3.2%,增速比上月加快3.2个百分点。

清明假期,我去连云港黄海沿线看了一下,整个风力发电系统从浅海至岸边,从滩涂到内陆,数以万计的风力发电机组转动着,源源不断地进行电能储备。海边沿途村庄,至内陆县城,太阳能屋面也零零散散的布置开来。这就是我们风电和太阳能电增长迅速的原因。但目前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拥有更广泛的沿海线和村庄,我们新能源的储备大有可为。

初步测算,我国2022年能源消费总量比上年增长2.9%。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煤炭比重提高0.2个百分点,石油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天然气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数据显示我们能源的需求还在不断扩大,而这种能源大量依赖进口的状况,也给我国能源安全造成了重大挑战。

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也日趋冷战。自2009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东盟会议上首次提出“重返亚太”后,美国对中国的发展渠道进行了分析。中国石油进口57%要经过马六甲海峡,26%经过巽达海峡,这两处占中国进口石油83%。

美国国防大学赫尔姆斯曾直接建言:“想要迫使中国不发展,如果封死马六甲海峡、巽达海峡海洋通道,中国原油进口、原材料进出口都将中断,由于中国没有能力设置一条邮轮、集装箱货轮进出本国港口的迂回通道,中国经济将付出重大损失,最终中国将不得不坐下来,与日本、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签署于中国不利的停战协议。”这就是所说的离岸平衡。

那美国人的底气在哪里?

美驻新加坡的樟宜海空基地,常年停泊着美军濒海战斗舰、导弹驱逐舰,这座深水港最大可以同时容纳4艘航空母舰,紧紧扼住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至太平洋之门户。

2023年,菲律宾国防部宣布向美军新开放4座军事基地,这4座基地中有3个位于吕宋岛北部,另一个则是在巴拉望岛。这四座基地,遥控巴士海峡和台岛,向东则是美军的关岛军事基地,西边则是中国的西沙群岛。

最后就是美国控制的东北亚基地群,以日本横须贺为核心,辐射至冲绳、佐世堡、厚木海和韩国的釜山、镇海等,牢牢控制宗谷海峡、津轻海峡、对马海峡。东北亚基地群拥有30多个港口,各类军事基地181个,其中日本140个,韩国41个。

面对如此蛮横的敌人,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独自应对实在是实在过于棘手。

我们的破局之策在哪里?

因为敌人蛮横,所以我国海军奋发图强。2015年,中国发布《中国军事战略》白皮书,第一次将海外能源资源、战略通道安全作为军事战略重点,并突出做好海上军事斗争准备。基于此,我国海空军得到空前高速的发展,海军新舰艇服役被比喻为“下饺子”就是一个例证。2015至2018年,海军新服役舰艇达51艘;2019、2020两年,新服役舰艇更是达到40艘;2021年,全年服役40艘;2022年,服役18艘。

除此之外,另一个非常成功且重要的方面就是海岛吹填。2018年以来,我们修筑了多个岛屿基地,供舰艇停泊及大型飞机起降。依托这些岛屿,南海直至马六甲海峡,直接进入了我军战斗机、轰炸机作战半径,对美军“离岸控制”战略构成直接挑战。

除去军事斗争的准备,在能源供给通道方面我们也在寻求突破。中亚油气管道、中俄油气管道、中缅油气管道、中巴油气管道这些线路,也降低了中国对南海航线的依赖。

俄乌冲突发生后,面对欧洲世界的封锁,俄罗斯的经济与我国互动加强,俄罗斯也是能源出口大国,不管是石油、天然气还是煤炭,包括俄罗斯控制的腹地中亚斯坦国及蒙古国,都是资源出口大国,且满足我国陆地运输的条件。

那除了外部保障外,我国内部政策也发生了重大调整,节能减排不再是口号。

我国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遍布全国,不仅是上文提到东部沿海和西部高原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在我国其他生产领域也正在酝酿新能源的产业革命。中国掌握的特高压交流电传输技术,最远输电距离可超过5000公里。结束了发电没人用、无处输的窘境。这也侧面的保障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几乎达到了与燃油车平分秋色的高度。

科技方面,可控核聚变技术发展朝向“人造太阳”前进,可控核聚变不会有高水平的核辐射,不产生核废料,也不产生温室气体,生产原料可从海水中直接提取。我国目前处于可控核聚变研发的第一梯队,根据规划,预计2050有望实现商用。那时候,工业、农业都会迎来高质量的科技革命。

新能源发展不能一步登天,高科技也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内部能源的独立就成为了第三架马车。现今我们在寻找提振经济,增加就业,出口转内需的当下,应拉动东西部共同发展,西气东输就是个优秀的例子,将来还会有西油东输。我们尽可能快地盘活西部地区的能源市场,引入国内外资金勘探和开采,在2050年到来前的27年时间里,尽早实现我国的能源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