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公开消息,近日新加坡副总理表示,新加坡的税收变化将影响15%的住宅物业,政府决定对高价值房产增加税收。

消息一出,又引起广泛讨论。不少人表示,该政策除了能调控持续上涨的房价,相信对国民公共福利也有积极作用。

新加坡有两种房子,组屋和私人住宅。其中组屋价格,可以追溯到1964年,当时新加坡开始“居者有其屋”计划,鼓励中低收入群体购买政府兴建的组屋。并且在之后的几十年,组屋凭借相对低廉的价格和完善的配套,成为新加坡的绝大多数人居住选择。

而对于本地富人阶层以及移民群体,可以购买高级别的私人住宅。但是不仅仅是高昂的房价,购买房产的税费也十分惊人,尤其是外国人买房,税费最高甚至超过房价的30%。

并且新加坡对楼市的调控也非常严格,一方面是对组屋购买资质和转售流程要求严格,一方面则是私人住宅的高昂税费,因此,虽然新加坡的房价在全世界都排名靠前,但是总体上,依然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愿景。

新加坡的住房模式,受到很多好评,其中包括我国的一线城市——深圳。

此前,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领导曾公开表示,新加坡是深圳学习的榜样,未来深圳市60%的市民将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赁或出售的住房中。其中,公共租赁住房目标为110万套,深圳每年公共租赁住房建设10万套,将通过5年甚至8年补短板,力争使得住房供需矛盾得到较好地缓解,以此稳定房地产市场,让市民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

具体在落地上,近几年,深圳在保障房方面的政策不断细化。截止到2023年1月,深圳明确,提高居住用地中保障性租赁住房用地供应比例,租赁住房用地计划单列且原则上占居住用地供应总量比例不少于10%,优先安排、应保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