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兵的战斗力强吗

家父64年兵,高炮65师侦察连,2011年去世。参加过援越抗美战争,荣立三等功。父亲告诉我,武器对等的情况下,一对一,美国兵不是兵的对手。小时候一家子围着桌子吃饭,一只老鼠从父亲身边跑过,父亲嗖地一下起身抓起老鼠摔在地上,我们都惊呆了,身手比老鼠还迅捷。家父脾气爆,40多岁了,还对工厂里的小流氓一打三,毫发无损,全胜而归。父亲晚年身体不好,胃出血,经常吐血。医生说,年轻时,饥一餐饱一餐,所以胃不好,肺不好,经常吐血是被美国重磅炸弹震伤了。这就是侦察兵……

张作霖被炸身故,大帅府是如何将消息滴水不漏地瞒了十多天的

1928年清晨,随着日本关东军大尉东宫铁男按下电钮,张作霖所乘坐的专列车厢被炸毁,仅剩一个底盘。与张作霖同车厢的吴俊升被当场炸死,张作霖自己也身受重伤,咽喉破裂。奉天省长刘尚清听到消息以后,马上到现场救援。校尉处长温守善和张学曾一起,把奄奄一息的张作霖被送到奉天宪兵司令齐恩铭的汽车上。之后,张作霖被抬到帅府小青楼,五夫人(人称寿夫人)的住处。虽然在场的人想尽办法抢救张作霖,也是于事无补。张作霖终因伤重去世了。临死前,张作霖说:“告诉小六子(张学良),以国家为重,好好地干吧!我这个臭皮囊不算什么。叫小六子快回沈阳。”臧式毅和五夫人王老太太,劝五夫人节哀,不要乱。当时,日本人在奉天吞并上万人。如果,日本人知道大帅死了,肯定会趁机搞乱东北局势。于是,大帅府封锁消息,密不报丧,以稳定大局。当时,“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军医处长”王宗承恳求“小河沿盛京施医院院长”雍大夫(英籍,曾在现场负责抢救)不要透露大元帅已死,只说轻伤罢了。雍大夫很不错,帮助遮掩此事。不过,他也因此丢了院长的职务。同时,帅府不断放出张作霖病情消息。医生每日仍按时到大帅府上班,填写病案。大帅府的厨房每日三餐也是照常按时送进去。这让日本人也很困惑。日本町野顾问甚至找到奉天省长刘尚清探听。刘尚清悠然的对他说:“大帅精神很好,能进软食。”在张作霖被炸当日,正式张学良生日。当张学良知道此事是,正和杨宇霆、孙传芳等人聚会。其他人只知大帅被炸,受了伤,宴会不欢而散。张学良自知内情,等众人散去,才对亲信刘鸣九说,“老帅不在了!“但是,为了稳定局势,张学良没有立马动身。张学良依然像往常一样,处理事务,安排奉军撤回关内。等到张学良上车回东北时,故意询问卫队营营长崔成义大帅消息,崔成义依然推说“不知道。”其实,崔成义是知道的。但是,张学良没对外宣布此事。就算是张学良自己问他,他也不敢说实话。可见,张作霖治军有方,奉军军纪严明。而且,按照东北逢大丧四十九日不理发,张学良特意剃了头,迷惑众人。6月19日,张学良抵达奉天大帅府。此时,大帅已经死了15日!而大帅府依然如没事一样,没有一丝悲痛气愤。只是,大帅以养伤为名,不再见客。来客都由五夫人代为打发。6月21日,张学良稳定住局势,才正式对外发丧。(文|勇战王聊历史)

侦察兵的战斗力强吗(张作霖被炸身故,大帅府是如何将消息滴水不漏地瞒了十多天的)

距离1000米,知道狙击手瞄准我,向我开枪那一刹那枪响,能躲过吗

首先说在1000米距离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很多没有接触过枪的人,尤其根本没有射击使用过军用步枪的人,对1000米的概念到底多远,到底怎么回事一概不清楚,不明白,没有一点体会,都是在想象中回答问题。先说说距离,我军的军事训练的步枪考核最远距离是400米,这里解释一下,不是子弹的最大飞行距离,是人的能力最大能控制的距离,这个射击距离并不是每个军人必须掌握的最大距离,是士兵在第一、第二、第三个射击练习考核都达到优秀后,才可以考核特等射手的精度射击资格,这时才会让你打400米距离半身靶,250米头靶,条件要求各打三发子弹,每个靶打中一发就算合格,就是这个看似不高的条件,每年能够得到这个殊荣的并不是很多,原因是,这个距离没有经过训练和心里素质不好的,你连靶子都看不清楚,举个例子,400米距离的半身靶,瞄准时看到的靶子只是你这支枪准星尖的三分之一宽,明白吗?看到的靶子就这么大,三点一线左右差出0.几毫米,在这个距离上打到靶子时就会左右差出一二十几厘米,甚至更多,高低差出0.几毫米,到了靶子那,就也会差出一二十几厘米,那么上下左右都差一点,那就根本挨不到靶子,这是射向角原理,瞄准线和子弹的射向夹角的距离也越来越大,误差也就越来越大,半身靶连头才高100厘米,身宽50厘米,那么人如果站在1000米,也就是一公里,折合两华里距离位置,那又会怎样呢!用肉眼基本看不见或看不清这个人,况且战场上军人不可能傻傻的站在那,只露出一个头,最多露出上半身。再说了战场上狙击手是不会打这么远的目标,毫无意义,大部分人对射击懂的很少,总以为只要瞄准好目标,子弹就会直直的打过去,这是无知的想法,弹头飞出枪口后,受到空气的阻力和地球的引力,速度逐渐减慢,高度逐渐降低,为了让子弹飞的远,必须把枪口抬高一些,这是利用抛物线的原理,标尺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标尺越高枪口抬起的越高,故此弹头飞行轨迹是曲线状态,瞄准线和发射的子弹飞行过程并不一定在同一高度,但是会和你所定的标尺实际距离目标是一个高度,如你瞄准的是100米的靶子,标尺也是100米,子弹飞出枪口后,到100米距离时一定和你的瞄准线重合,只有这个点会重合,过了这个点弹头都不会和你已瞄的瞄准线重合,弹头在不同的位置上距离你的瞄准线的垂直距离称为弹道高,这个名词射手必须懂的是什么意思,这讲的可能大多数人听不懂,只有在课堂上画图讲解可能会明白,举个例子: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你把标尺定在标尺3上,这时你瞄准射击的目标也是在300米距离上,那你瞄准那个位置就会打在那个位置上,弹道高就是0,但是如果标尺3不动,你瞄准的是100米距离的靶子,你再想瞄中心,子弹会打到你瞄准的中心的上面25厘米处,这就是说,用标尺3,打100米靶,它的弹道高是25厘米,你要想打中这个靶的中心,你就要瞄准它的中心向下25厘米位置,否则连靶都碰不上。说这个的意思是告诉你,不同的距离弹道高都不一样,不是光会瞄准那么简单,枪上固然有标尺,但是标尺只是固定的几个距离,如100米、200米等等直至800米,都是整数,假如你瞄准的是365米,有零头的,不是整数怎么办,因为你想射击的对象不可能站在标尺固定的位置,可能什么距离都有,作为射手这时必须知道,这时你正在使用的这支枪,在各个距离上它的弹道高是多少才行,这个距离不但知道大概的标尺应该定在那个位置,这还不行,必须知道要打的这个目标,在这个标尺下,它的弹道高是多少,需要向下还是向上多瞄几厘米才行,如果你连这个距离的弹道高的数据都不清楚,那是打不中的,另外还要看地形是向下坡瞄还是向上坡瞄,当时的风力的级别,是侧风还是迎风,还是顺风,是冬天还是夏天,是在水面射击还是在雨天阴天等等,这些因素在短距离影响不会太大,但是如在三、四百米以后都会影响你的射击效果,尤其题主所说的1000米距离上那是百分百要受到影响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况且子弹飞到1000米距离也不是一下就到,假如该枪初速是每秒800米,这是物理计算的初速值,不代表一秒后弹头实际可以飞行到800米,实际800距离要用时比一秒多的多,因为空气的阻力减速是必然的,太远的距离我没有体会过,但是400米距离我是知道的,从对方射击后子弹打到靶子时明显是有一个等待时间。另外任何枪都有一定的子弹散布面,这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如弹头的加工精度、子弹里装药量、枪管发热后致使发射的前后子弹的推力变化等),也就是说在一百米距离上,如果把枪用工具刻意固定住,发射若干发子弹,每发子弹不会都打在一个孔里,但是它可以集中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是散布面,该枪散布面越小,枪的射击精度越高,但是无论何种枪,随着距离的加大,其子弹的散布面也随之加大,甚至成倍数加大。综上所述,1000米的距离,那个可能都会影响你的,就拿‘散布面’和‘弹道高’这两点,就不是狙击手能够人为掌握的,说个玩笑话,要是你真在1000米距离打我,看清是1000米距离,我都敢站在那让你随便打,你成功的几率极低极低,就是你用瞄准镜也好(瞄准镜只是辅助工具),用望远镜也好,看的人再清楚,记住上面所说的,那支枪的能力达到达不到可不是你瞄的准不准所能决定的!人们都是被传奇或电影电视剧所误导,实在有些滑稽!

#鲸奇物语#你老家有什么当地特有的动物吗

我们这里有渭北小裂谷灰狼。有一次听奶奶给我讲,那是一个冬日雾气弥漫的清晨,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奶奶去一公里外的妯娌家串门,快要到达目的地时,突然发现前方的雾气中隐隐约约有一条扫把一样的东西一摇一摆。奶奶以为是有人已经起床出门打扫街道了,就喊了一声:"起的早啊。"突然那条扫把一样的东西停止了摆动,雾气中浮现出一对绿油油的眼睛。奶奶定睛一瞧,,原来是小裂谷灰狼。奶奶慌不择路,推开妯娌家的大门躲过了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