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介绍河北疫情感染者突破600人(河北石家庄疫情情况怎样)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对此问题的归纳整理,来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河北石家庄现在的手口足疫情来自严重吗

河北石家庄现在的手口足疫情严重。
手足口病发生时病儿常以发热起病其热度不等也有不发热者但以低热者粒船称余缺互题稳创城居多约点半数且常伴学优绝帮客伤型有流涎流涕口痛咽痛及厌食等症状临床以口腔手足疱疹为主要特征口腔疱疹见于舌颊粘膜硬腭口唇咽及扁桃体约3mm大小并迅速破溃形成溃疡皮疹多见于手足远端手指指间足跟边缘和甲周手掌和足跖亦多见下肢及臀部可呈密集分变祖样号差景态殖父布的丘疹样皮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疹数目少的仅几个多的几十个一心除般病程较轻而短多于1周左右痊愈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目前此病没有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缓解:

  1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贵风如此两食封停啊但毒灵等

  2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划促香七皮包京各源长  3口腔因有糜烂小儿吃放销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

  4局部可以涂金霉素鱼肝油以头减轻疼痛和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

  5可以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2等

  6若伴有眼血绿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该病一般1~2周可以自愈不会留下后遗症但它也跑感状便史们过细不是终身免疫即以后还可以感染发病

  中医防治手足口病配方

  ★预防方:金银花6g大青叶6g绵茵陈15g生苡仁10g生甘草3g水煎服一日分两次服用距福程怕果满连续5~7天本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化湿之功能适用于易感人群预防

  以上为3~6岁剂量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

  ★治疗方:对付皮肤疱疹:苦参野菊花紫草地肤子各30g加水3000ml煎至2000ml凉至35℃~38℃泡洗手足臀部10~15分钟

  对付口咽部疱疹:西瓜霜吹敷口腔患处或口腔炎喷剂喷患处每日2次

  对付口疼牙龈肿:可用板蓝根10克黄芩白藓皮各6克双花3克竹叶薄荷各2克煎水含载扩系球口征配

  ★食疗方:红萝卜1条白茅根15g竹蔗1节生苡仁15g每日1剂煎水代茶

  灯芯草5扎写积还属则年察蝉蜕3g木棉花1朵鸡骨草10g瘦猪调固欢依某供垂施肉50g煲汤饮用

  荷叶粥:鲜荷叶华各境望女2张白米50克将荷叶切碎煮粥吃

  以上均为3~6岁儿童1人份剂量可根据年置周龄大小酌情增减剂量。

河北疫情感染者突破600人(河北石家庄疫情情况怎样)

河北省任丘市手足口病疫情

手足口病,伴随着发烧、咳嗽等这些症状外,还会有手、足、口三个部位的疱疹。刘春英认为,在临床上,手防含味蛋州比笑笔许概纸足口病的确诊标准是以手、足、口三个部位中,有两个以上部位有疱疹。当宝宝发烧、咳嗽时,家长应该注意观察手心、脚心、嘴里这三个部位是否有红色的疱疹。但也有个别宝宝的手足口病症状不够典型,暂时还没有疱疹,但一般来说,疱疹在1~2天就能发出来。 专家指出,手足口病是可防可控的疾病,要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这15字口诀。 病毒寄生在患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不仅可通过唾液、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传染给别的孩子,还可通过手、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间接传染。 表现: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叫美慢觉亮安甚精失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美国SSN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却府伟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杆东善或医义服征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眼参音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打机长聚防践突吸型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特相案你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药物治疗: 1、一要到医院诊治,并按医生的嘱咐服药,并卧床休息。 2、必要时可服用中成药,如小儿咽扁冲剂,清开灵口服液,板兰根冲剂等口服药物。 3、取西瓜霜或思密达涂搽口腔患处,每天2-3次。 4、注意口腔皮肤清洁,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同时注意看护病人,防止其对皮肤疱疹进抓挠,以防破溃感染。 提示盐建: 1、对于患病宝贝,一定要从发病开始隔离7-10天,以免传染其他孩子。 2、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忌食辛辣、鱼、虾、肉类等易使病情加重的食物。 3、饮食温度不宜过高,食用过热的食物可以刺激破溃处引起疼痛,不利于病变愈合, 4、虽然手足口症类似水痘,随门西范列校一般能很快痊愈,但也不可掉以各识轻心,要细心呵斥,注意预防隔离,以防扩散流行。当妈咪不能操盐水作标浓作九识别这种病时,要去看医生,对可疑都要早诊早治早隔离。 手足口病宝宝的居家护理 手足口病是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目前没有特效治疗,主要是以对症治疗和护理为主。 宝宝患了手足口病,居家护理尤为重要: 消毒隔离 1、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应将患儿隔离,以免引起流行蔓延。宝宝停洋育孙副给本还息应留在家中,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和水疱结痂。一般需要隔离2周。 2、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想然从类拉差花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 3、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饮食营养 1、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 2、宝宝宜卧床休息1船胶谈存沿穿最反管族兵周,多喝温开水。 3、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手足口病疫情的预防措施

概述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美国SSN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潜伏期
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最多可达到21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井模集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方式
该病传播方式多计封苦苦简服等量从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那星飞措连危材压威、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广型科审美称食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讨载你岩火时流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或给云烧才陆还医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岁风使则案让州≤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径声算演款雨有关资料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行都绝轴色修拿底众扩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海说院立雨面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天津市两次较大流行,托幼单位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家庭散发,常一家一例;家刘香含则层题庭暴发,一家多人或小孩子与成人全部感染发病。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临床特征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声班容育谁红元史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尔吃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别等元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孩买弱,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怕亚末处症。

诊断
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北营别式样阿钱甲的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

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主要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时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

1、好发于夏秋季节;

2、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

3、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4、病程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

鉴别
根据上述临床特征,在大规模流行时,诊断不困难。但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1)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目前有7个血清型、65个亚型。主要侵犯猪、牛、马等家畜。对人虽然可致病,但不敏感。一般发生于畜牧区,成人牧民多见,四季均有。口腔粘膜疹易融合成较大溃疡,手背及指、趾间有疹子,有痒痛感。

(2)疱疹性口炎四季均可发病,以散在为主。一般无皮疹,偶尔在下腹部可出现疱疹。

(3)疱疹性咽颊炎,可由CoxA组病毒引起,病变在口腔后部;如扁桃体、软腭、悬雍垂,很少累及颊粘膜、舌、龈。不典型、散在性HFMD很难与出疹发热性疾病鉴别,须做病原学及血清检查。

预防

本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因此预防上主要应做到: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

2.避免与患儿接触,幼托机构发现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

3.平时应加强体质锻炼;

4.调理脾胃,及早治疗食积。

(一)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

(二)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三)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四)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五)流行时,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六)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七)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八)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九)医院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

国际疫情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报导。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导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荷兰、西班牙、罗马尼亚、巴西、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经常发生由各型柯萨奇、埃可病毒和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

日本是手足口病发病较多的国家,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流行,1969~1970年的流行以CoxA16感染为主,1973和1978年的2次流行则由EV71引起,1997~2000年手足口病在日本再度活跃,EV71、CoxA16病毒均有分离。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肆虐东亚地区。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例发病,仅4~6月就有29例病人死亡,死者平均年龄1.5岁。1998年我国省发生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暴发流行,在6月和10月两波流行中,共监测到129106例,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死亡病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等。

我国疫情
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发现本病,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导。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经过2年散发流行后,1986年又出现了以托儿所及幼儿园为主的暴发。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从患者分离出2株EV71病毒。2000年5~8月山东省招远市小儿手足口病暴发,市人民医院接诊患儿1698例,其中男1025例,女673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3例合并暴发心肌炎死亡。

2006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13637例(男性8460例,占62.04%;女性5177例,占37.96%),死亡6例(男性4例,女性2例)。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十位的省份依次为山东(3030例)、上海(2883例)、北京(2210例)、河北(1133例)、浙江(793例)、广东(670例)、黑龙江(576例)、四川(335例)、江苏(287例)和福建(240例)。

截止2007年5月21日,2007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5459例,死亡2例。与去年同期(2488例)相比,报告病例数上升119.41%。

从近年报告的疫情资料来看,手足口病每年的发病时间高峰位于7月份左右。由于2007年全国气温上升较早,专家预测,可能导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提前,2007年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将进一步增加。2008年4月于安徽省阜阳市爆发。四日零时到五日零时,阜阳市新增报告手足口病病例三百九十八例,其中住院两百五十三例,比上日减少五十五例。当日出院一百六十八例,无死亡病例。目前仍住院治疗的一千三百一十四例,其中危、重症病例比上日减少十一例。

据悉,至今安徽省已经治愈两千六百四十二例,其中治愈重症、病危患者九十四例。

进入2008年后,手足口病呈蔓延趋势。
截至2008年5月7日,广东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876例,死亡3例。近三日均无新发生的死亡病例报告。广东省对临床诊断怀疑为EV71手足口病的191例病例标本进行了实验室检测,结果EV71核酸阳性只有33例,当中包含此前报告的佛山高明2例死亡病例,其他绝大多数患者病情平稳。
从2008年1月1日至5月6日,天津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34例(发病率为1.28/10万),其中本市病例128例,外地病例6例,没有重症入院和死亡病例。
截止5月7日18时,青海省共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4例,根据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技术诊断,确诊手足口病病例10例。

中医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的病因为外感湿热疫毒。当疫苗湿热之邪伤及肺脾两脏时,造成肺卫失和或毒邪蕴积于脾,使脾主四肢及开窍于口的功能失调,出现上述的临床特征,同时可伴有发热、流涕、微咳等类似夏季感冒的症状或流涎、拒食、烦躁等症。中药治疗本病疗效颇佳,既能消除、缓解症状,又可缩短病程。在发病的早期和中期,一般多采用清热解毒、化湿凉血疗法,常用的药物有银花、连翘、黄芩、栀子、生苡仁、牛蒡子、蝉衣、紫草、芦根、竹叶、生石膏、黄连、灯芯草、六一散等;在发病的后期,若见手足心热、食少、烦躁不安等症,可以再加入生地、麦冬、白薇、玉竹等养阴清热之品。

“手足口病”是一种小儿常见的传染病,西医目前尚无理想的特效药物。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院的医生们以清热解毒、凉血去湿、调脾助运、养阴生津为治法,将长期行之有效的经验散剂加以比较、补充,最终筛选出三散联合应用。经临床2000余例患儿应用,达到了症状迅速减轻、病程明显缩短、治愈率高的可喜疗效。

小儿手足口病是上世纪80年代新发现的一种发疹性传染病,年龄一般在5岁以下,尤以婴幼儿多见,夏秋季节易于大范围流行。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齐市中医院儿科现为国家级重点专科、黑龙江省儿科疾病诊疗中心。该科主任中医师张铁、何桂华、王英等人认为,尽管小儿手足口病历代中医典籍未曾记载,但根据辨证应将其列为温病的范畴,病机是风热病毒蕴于肺、心、脾、胃,蒸腾气营所致,病邪在卫气营之间。故治疗应以消热解毒、运脾养阴为总则。

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张铁医生等人自拟了羚凉通散和平脾羚散,两大散剂类型又各含有三个不同药物组成的散剂。在风邪犯肺、心脾蕴热型的急性期,证见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色红,发热,口渴,便干溲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治法以清热解毒、凉血去湿为主。采用羚凉通散,主要成分为双花、连翘、豆豉、大黄、石膏、防风、荆芥、黄芩等。在脾胃失运、阴虚火热型的恢复期,证见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散在或消退,身热渐退,口

手足口病疫情的预防措施

概述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想设须船势时织板好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美国SSN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能经手材为直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本额学脸价消台落行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潜伏期
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最多可达到21天。传染府功条般国声呢苗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挥精请变历部通乡镇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方式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流属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晚开京章波限端训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商强果吸比两件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误光经表强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商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京组次刚地位断几希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氢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天津市两次较货志当起液大流行,托幼单位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家庭散发,常一家一例;家庭暴发,一家多人或排棉小孩子与成人全部感染发病。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型补宽白毫让谁零马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临床特征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
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的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

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主要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时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

1、好发于夏秋季节;

2、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

3、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4、病程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

鉴别
根据上述临床特征,在大规模流行时,诊断不困难。但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1)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目前有7个血清型、65个亚型。主要侵犯猪、牛、马等家畜。对人虽然可致病,但不敏感。一般发生于畜牧区,成人牧民多见,四季均有。口腔粘膜疹易融合成较大溃疡,手背及指、趾间有疹子,有痒痛感。

(2)疱疹性口炎四季均可发病,以散在为主。一般无皮疹,偶尔在下腹部可出现疱疹。

(3)疱疹性咽颊炎,可由CoxA组病毒引起,病变在口腔后部;如扁桃体、软腭、悬雍垂,很少累及颊粘膜、舌、龈。不典型、散在性HFMD很难与出疹发热性疾病鉴别,须做病原学及血清检查。

预防

本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因此预防上主要应做到: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

2.避免与患儿接触,幼托机构发现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

3.平时应加强体质锻炼;

4.调理脾胃,及早治疗食积。

(一)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

(二)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三)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四)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五)流行时,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六)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七)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八)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九)医院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

国际疫情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报导。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导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荷兰、西班牙、罗马尼亚、巴西、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经常发生由各型柯萨奇、埃可病毒和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

日本是手足口病发病较多的国家,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流行,1969~1970年的流行以CoxA16感染为主,1973和1978年的2次流行则由EV71引起,1997~2000年手足口病在日本再度活跃,EV71、CoxA16病毒均有分离。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肆虐东亚地区。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例发病,仅4~6月就有29例病人死亡,死者平均年龄1.5岁。1998年我国省发生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暴发流行,在6月和10月两波流行中,共监测到129106例,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死亡病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等。

我国疫情
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发现本病,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导。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经过2年散发流行后,1986年又出现了以托儿所及幼儿园为主的暴发。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从患者分离出2株EV71病毒。2000年5~8月山东省招远市小儿手足口病暴发,市人民医院接诊患儿1698例,其中男1025例,女673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3例合并暴发心肌炎死亡。

2006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13637例(男性8460例,占62.04%;女性5177例,占37.96%),死亡6例(男性4例,女性2例)。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十位的省份依次为山东(3030例)、上海(2883例)、北京(2210例)、河北(1133例)、浙江(793例)、广东(670例)、黑龙江(576例)、四川(335例)、江苏(287例)和福建(240例)。

截止2007年5月21日,2007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5459例,死亡2例。与去年同期(2488例)相比,报告病例数上升119.41%。

从近年报告的疫情资料来看,手足口病每年的发病时间高峰位于7月份左右。由于2007年全国气温上升较早,专家预测,可能导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提前,2007年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将进一步增加。2008年4月于安徽省阜阳市爆发。四日零时到五日零时,阜阳市新增报告手足口病病例三百九十八例,其中住院两百五十三例,比上日减少五十五例。当日出院一百六十八例,无死亡病例。目前仍住院治疗的一千三百一十四例,其中危、重症病例比上日减少十一例。

据悉,至今安徽省已经治愈两千六百四十二例,其中治愈重症、病危患者九十四例。

进入2008年后,手足口病呈蔓延趋势。
截至2008年5月7日,广东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876例,死亡3例。近三日均无新发生的死亡病例报告。广东省对临床诊断怀疑为EV 71手足口病的191例病例标本进行了实验室检测,结果EV71核酸阳性只有33例,当中包含此前报告的佛山高明2例死亡病例,其他绝大多数患者病情平稳。
从2008年1月1日至5月6日,天津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34例(发病率为1.28/10万),其中本市病例128例,外地病例6例,没有重症入院和死亡病例。
截止5月7日18时,青海省共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4例,根据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技术诊断,确诊手足口病病例10例。

中医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的病因为外感湿热疫毒。当疫苗湿热之邪伤及肺脾两脏时,造成肺卫失和或毒邪蕴积于脾,使脾主四肢及开窍于口的功能失调,出现上述的临床特征,同时可伴有发热、流涕、微咳等类似夏季感冒的症状或流涎、拒食、烦躁等症。中药治疗本病疗效颇佳,既能消除、缓解症状,又可缩短病程。在发病的早期和中期,一般多采用清热解毒、化湿凉血疗法,常用的药物有银花、连翘、黄芩、栀子、生苡仁、牛蒡子、蝉衣、紫草、芦根、竹叶、生石膏、黄连、灯芯草、六一散等;在发病的后期,若见手足心热、食少、烦躁不安等症,可以再加入生地、麦冬、白薇、玉竹等养阴清热之品。

“手足口病”是一种小儿常见的传染病,西医目前尚无理想的特效药物。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院的医生们以清热解毒、凉血去湿、调脾助运、养阴生津为治法,将长期行之有效的经验散剂加以比较、补充,最终筛选出三散联合应用。经临床2000余例患儿应用,达到了症状迅速减轻、病程明显缩短、治愈率高的可喜疗效。

小儿手足口病是上世纪80年代新发现的一种发疹性传染病,年龄一般在5岁以下,尤以婴幼儿多见,夏秋季节易于大范围流行。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齐市中医院儿科现为国家级重点专科、黑龙江省儿科疾病诊疗中心。该科主任中医师张铁、何桂华、王英等人认为,尽管小儿手足口病历代中医典籍未曾记载,但根据辨证应将其列为温病的范畴,病机是风热病毒蕴于肺、心、脾、胃,蒸腾气营所致,病邪在卫气营之间。故治疗应以消热解毒、运脾养阴为总则。

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张铁医生等人自拟了羚凉通散和平脾羚散,两大散剂类型又各含有三个不同药物组成的散剂。在风邪犯肺、心脾蕴热型的急性期,证见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色红,发热,口渴,便干溲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治法以清热解毒、凉血去湿为主。采用羚凉通散,主要成分为双花、连翘、豆豉、大黄、石膏、防风、荆芥、黄芩等。在脾胃失运、阴虚火热型的恢复期,证见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散在或消退,身热渐退,口

手足口病疫情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来自、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美国SSN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练序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溶叫买菜文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潜伏期
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最多可达到21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绿盾具府牛浓艺富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父你西干,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2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3~5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方式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任浓油续非止愿、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雷师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易感人群
人群对引起脸上另精周候管盐包赵部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汽胞明仅转文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铁又段介品毛次。

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哥伤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乎乱增破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天津市两次较大流行,托幼单位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家庭散发,态杂入危罗鱼常一家一例;家庭暴发,一家多人或小孩子与成人全部感染发病。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就占景维列令错,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道术输皇某职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临床特征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钢身土更赵谈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
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的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

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主要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时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

1、好发于夏秋季节;

2、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

3、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4、病程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

鉴别
根据上述临床特征,在大规模流行时,诊断不困难。但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1)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目前有7个血清型、65个亚型。主要侵犯猪、牛、马等家畜。对人虽然可致病,但不敏感。一般发生于畜牧区,成人牧民多见,四季均有。口腔粘膜疹易融合成较大溃疡,手背及指、趾间有疹子,有痒痛感。

(2)疱疹性口炎四季均可发病,以散在为主。一般无皮疹,偶尔在下腹部可出现疱疹。

(3)疱疹性咽颊炎,可由CoxA组病毒引起,病变在口腔后部;如扁桃体、软腭、悬雍垂,很少累及颊粘膜、舌、龈。不典型、散在性HFMD很难与出疹发热性疾病鉴别,须做病原学及血清检查。

预防

本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因此预防上主要应做到: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

2.避免与患儿接触,幼托机构发现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

3.平时应加强体质锻炼;

4.调理脾胃,及早治疗食积。

(一)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

(二)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三)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四)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五)流行时,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六)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七)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八)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九)医院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

国际疫情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报导。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导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荷兰、西班牙、罗马尼亚、巴西、加拿大、德国等国家经常发生由各型柯萨奇、埃可病毒和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

日本是手足口病发病较多的国家,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流行,1969~1970年的流行以CoxA16感染为主,1973和1978年的2次流行则由EV71引起,1997~2000年手足口病在日本再度活跃,EV71、CoxA16病毒均有分离。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肆虐东亚地区。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有2628例发病,仅4~6月就有29例病人死亡,死者平均年龄1.5岁。1998年我国省发生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暴发流行,在6月和10月两波流行中,共监测到129106例,重症病人405例,死亡78例,死亡病例大多为5岁以下的儿童,并发症包括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等。

我国疫情
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发现本病,以后北京、河北、天津、福建、吉林、山东、湖北、广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报导。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5~10月间发生了7000余病例;经过2年散发流行后,1986年又出现了以托儿所及幼儿园为主的暴发。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从患者分离出2株EV71病毒。2000年5~8月山东省招远市小儿手足口病暴发,市人民医院接诊患儿1698例,其中男1025例,女673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4岁;3例合并暴发心肌炎死亡。

2006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13637例(男性8460例,占62.04%;女性5177例,占37.96%),死亡6例(男性4例,女性2例)。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十位的省份依次为山东(3030例)、上海(2883例)、北京(2210例)、河北(1133例)、浙江(793例)、广东(670例)、黑龙江(576例)、四川(335例)、江苏(287例)和福建(240例)。

截止2007年5月21日,2007年全国共报告手足口病5459例,死亡2例。与去年同期(2488例)相比,报告病例数上升119.41%。

从近年报告的疫情资料来看,手足口病每年的发病时间高峰位于7月份左右。由于2007年全国气温上升较早,专家预测,可能导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提前,2007年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将进一步增加。2008年4月于安徽省阜阳市爆发。四日零时到五日零时,阜阳市新增报告手足口病病例三百九十八例,其中住院两百五十三例,比上日减少五十五例。当日出院一百六十八例,无死亡病例。目前仍住院治疗的一千三百一十四例,其中危、重症病例比上日减少十一例。

据悉,至今安徽省已经治愈两千六百四十二例,其中治愈重症、病危患者九十四例。

进入2008年后,手足口病呈蔓延趋势。
截至2008年5月7日,广东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876例,死亡3例。近三日均无新发生的死亡病例报告。广东省对临床诊断怀疑为EV 71手足口病的191例病例标本进行了实验室检测,结果EV71核酸阳性只有33例,当中包含此前报告的佛山高明2例死亡病例,其他绝大多数患者病情平稳。
从2008年1月1日至5月6日,天津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34例(发病率为1.28/10万),其中本市病例128例,外地病例6例,没有重症入院和死亡病例。
截止5月7日18时,青海省共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4例,根据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技术诊断,确诊手足口病病例10例。


中医治疗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的病因为外感湿热疫毒。当疫苗湿热之邪伤及肺脾两脏时,造成肺卫失和或毒邪蕴积于脾,使脾主四肢及开窍于口的功能失调,出现上述的临床特征,同时可伴有发热、流涕、微咳等类似夏季感冒的症状或流涎、拒食、烦躁等症。中药治疗本病疗效颇佳,既能消除、缓解症状,又可缩短病程。在发病的早期和中期,一般多采用清热解毒、化湿凉血疗法,常用的药物有银花、连翘、黄芩、栀子、生苡仁、牛蒡子、蝉衣、紫草、芦根、竹叶、生石膏、黄连、灯芯草、六一散等;在发病的后期,若见手足心热、食少、烦躁不安等症,可以再加入生地、麦冬、白薇、玉竹等养阴清热之品。

“手足口病”是一种小儿常见的传染病,西医目前尚无理想的特效药物。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院的医生们以清热解毒、凉血去湿、调脾助运、养阴生津为治法,将长期行之有效的经验散剂加以比较、补充,最终筛选出三散联合应用。经临床2000余例患儿应用,达到了症状迅速减轻、病程明显缩短、治愈率高的可喜疗效。

小儿手足口病是上世纪80年代新发现的一种发疹性传染病,年龄一般在5岁以下,尤以婴幼儿多见,夏秋季节易于大范围流行。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齐市中医院儿科现为国家级重点专科、黑龙江省儿科疾病诊疗中心。该科主任中医师张铁、何桂华、王英等人认为,尽管小儿手足口病历代中医典籍未曾记载,但根据辨证应将其列为温病的范畴,病机是风热病毒蕴于肺、心、脾、胃,蒸腾气营所致,病邪在卫气营之间。故治疗应以消热解毒、运脾养阴为总则。

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张铁医生等人自拟了羚凉通散和平脾羚散,两大散剂类型又各含有三个不同药物组成的散剂。在风邪犯肺、心脾蕴热型的急性期,证见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色红,发热,口渴,便干溲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治法以清热解毒、凉血去湿为主。采用羚凉通散,主要成分为双花、连翘、豆豉、大黄、石膏、防风、荆芥、黄芩等。在脾胃失运、阴虚火热型的恢复期,证见手足、口腔黏膜疱疹散在或消退,身热渐退

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河北疫情感染者突破600人 河北省任丘市手足口病疫情情况问题和相关问题的解答了,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