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知与理解的区别

一、悉知释义:知晓、知道、了解。出处:冯梦龙《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江居领命,并晓谕水手知悉。”示例请悉知,我们还没有发出这份公告。扩展资料悉知的近义词:①知晓释义:知道,晓得。引证:郭小川《茫茫大海中的小舟》诗:“这个岛呵,离大陆只不过十哩之遥,开天辟地以来,却好像无人知晓。”②知道释义:晓得。谓对事物有所了解、认识。引证:巴金《灭亡》第六章:“但这一次他却皱着眉头,没有笑容,也不开口,好像他有心事一样,这是李静淑一看便知道的。”二、理解基础释义懂;了解:互相~。加深~。~文件精神。你的意思我完全~。详细释义顺着脉理或条理进行剖析。宋 苏轼 《众妙堂记》:“庖丁之理解, 郢 人之鼻斲,信矣。” 元 刘将孙 《登仕郎赣州路同知宁都州事萧公行状》:“纷紜蜂舞,未易缕析而理解者。”从道理上了解。《宋史·儒林传三·林光朝》:“﹝ 光朝 ﹞未尝著书,惟口授学者,使之心通理解。”

宁都县的历史情况

考古资料证明,在原始社会晚期,宁都已有人类居住。春秋属吴国,战国初属越。后楚灭越,全境属楚。秦统一后,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宁都属九江郡南壄县。 [8] 西汉属豫章郡。高祖六年(前201年)始置雩都县,宁都为雩都县地。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析庐陵等县置属庐陵郡,雩都属之。 吴嘉禾五年(236),孙权析雩都白鹿营地置阳都县,宁都首次设立行政单位。属庐陵郡南部都尉辖制,又析阳都陂阳地置陂阳县,随后改为揭阳。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阳都为宁都(因境内有太平里,以安宁之意而名为宁都)。此为“宁都”县名之始。迁县治于阳田营(今石上镇王田营村)。太康三年(282)改南部都尉为南康郡(治雩都)。东晋永和五年(349),南康郡移治赣县(今赣州)。宁都隶之。宋永初元年(420)改南康郡为南康国。宁都隶之。大明五年(461),析宁都虔化屯(今东山坝镇大布村)置虔化县(旧志载:县西五里有石状如虎,传由虎化为石。虎为凶物,改为虔,故名虔化,县以此得村名),并属南康国。齐永明元年(483)南康国复为南康郡。宁都、虔化均属南康郡。隋开皇九年(589)灭陈,改南康郡为虔州。虔化并入宁都,隶虔州。开皇十三年,陂阳县(今石城县西)并入宁都县。开皇(598),改宁都为虔化县,隶属如前。迁县治于雪竹坪(今梅江镇)。唐武德五年(622),虔化属洪州总管府虔州。贞观元年(627),分天下为十道。虔化属江南道虔州。开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为东西道。虔化属江南西道虔州。元和六年(811),升虔州为上州,虔化为上县。咸通七年(866),升虔州为节镇,号百胜军。虔化隶之。南唐保大十一年(953),析虔化之石城场置石城县。宋至道三年(997),分天下为十五路。虔化属江南路虔州。天禧四年(1020),分江南路为东、西路。虔化属江南西路虔州。大观元年(1107),升虔州为望郡,虔化为上县。绍兴二十三年(1153),改虔州为赣州,虔化为宁都。元至元十四年(1277),置江西行中书省,改赣州为路。宁都属赣州路。元贞元年(1295)十一月,升宁都县为州,辖石城县,属赣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改赣州路为府,改宁都州为宁都县。建立里甲制度,宁都县下设清泰乡、太平乡、怀德乡(俗称“上三乡")、安福乡、仁义乡、陂阳乡(俗称“下三乡")等6乡,下辖45个里,8个团(里与团平级),61个都。 洪武九年(1376),宁都县属江西布政使司赣州府。清初沿明制,仍设6个乡,其中改陂阳乡为平阳乡。 乾隆十九年(1754),升宁都县为直隶州,辖瑞金、石城二县。二年(1913年),宁都复改为县。1914年,全国行政区划设省、道、县三级。江西设四道,宁都县属赣南道。1926年,废道,宁都县直属江西省。1929年,宁都为中央苏区属县。1931年9月,宁都县分为宁都县、彭湃县两县。1932年2月,宁都、彭湃两县复并为宁都县。1932年底,江西省委、江西省苏维埃驻宁都,宁都成为中央苏区江西省的省会。1933年1月8日,赵博生在南城金溪黄狮渡战役牺牲。同月13日,为纪念赵博生,宁都县改为博生县。1933年7月,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委员会《关于重新划分行政区划的决定》,宁都分为博生、洛口、长胜三县。隶属如前。1934年十月,红军长征北上,仍为宁都县,设江西省第十二行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都,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于都、会昌6县。1935年四月,江西省将全省改划为八个行政区,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宁都,辖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会昌、于都、兴国7县。1945年1月,江西省转往宁都青塘,宁都继而成为抗战时期江西的临时省会。 [9] 1949年8月27日,解放军解放宁都县城。29日成立宁都县。同年9月,省设宁都分区(1951年6月改称宁都专区),分领8县: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石城、寻乌、广昌(由抚州专区划入)。1952年8月29日,撤销宁都专区,并入赣州专区。宁都县属赣州专区。1954年6月,改赣州专区为赣南行政区。宁都县隶之。1964年5月,改赣南行政区为赣州专区,1971年2月改称赣州地区。宁都县隶之。1984年,设立员布乡。1987年4月5日,青塘乡、长胜乡、黄陂乡改设青塘镇、长胜镇、黄陂镇。1988年12月10日,撤销刘坑乡,其行政区域划归梅江镇管辖。1995年9月29日,撤销固村乡、赖村乡,设立固村镇、赖村镇。1997年1月14日,撤销石上乡、东山坝乡,设立石上镇、东山坝镇。1998年4月7日,梅江镇析置刘坑乡,乡驻刘坑村。1998年8月5日,撤销洛口乡,设立洛口镇。1999年7月1日,改赣州地区为赣州市,宁都县隶之。2000年6月27日,撤销小布乡,设立小布镇。2001年10月20日,撤销员布乡,划归洛口镇;撤销刘坑乡,划归梅江镇;撤销黄石乡、田头乡,设立黄石镇、田头镇。

悉知与理解的区别(宁都县的历史情况)

二十四史中关于宁都的记载

明万历辰壬,宁都县志早版本,《宁都县志》记载:“嘉禾五年,雩都东北陂阳,白鹿营置阳都,隶庐陵郡,宁都境内设置县城,阳都县治遗址白鹿江三江汇合,嘉禾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年号,历史习惯将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等六朝的时期。六朝都城都在建邺的今南京市,东汉末年天下公元220年,北方曹魏确立,西有刘备、东有孙权相继称帝,三国鼎立,此时的江西,隶属于孙吴。孙吴在统治时期政治需要,尤其是增强对南方山越人政治、自公元191年孙吴被西晋所灭,公元280多89年内江西豫章郡,分设庐陵郡、鄱阳郡、临川郡、安成郡、庐陵都尉等6个郡,共管辖了57个县据史籍记载,公元191年、至195年载,其郡治西昌泰和共辖10县,雩都属庐陵郡辖宁都雩都,公元236年置庐陵南都尉,庐陵南部都尉本官员称呼,“庐陵南”的别称雩都辖6县,雩都县东北陂阳乡白鹿营,置阳都境内建的一个县治,宁都直隶州志卷称州志载,三国吴时宁都设置阳都县。